谭敦炎:26年坐热“冷板凳”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敦炎,有一个听上去很冷门的研究方向——沙漠短命植物。“我做的是基础研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冷板凳’。”谭敦炎说,这张“冷板凳”,自己已经坐了26年。
“别看谭老师50多岁了,膝盖也不好,但只要在沙漠里有了新发现,他就兴奋得像个孩子。”学生韩宜洁谈到谭敦炎时说,“他对基础研究的那种热爱,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特别纯粹。”
1987年,谭敦炎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怀揣梦想来到新疆,走上了新疆农业大学的讲台,“想为边疆发展尽点微薄之力”。
在沙漠里,有一类植物统称为“短命植物”,大约有100多种。每年3至5月,新疆沙漠沙尘暴频发,短命植物恰恰在此时萌发生长。而沙尘天气减少后,这些植物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像守护沙漠生态的卫士一样,短命植物用生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谭敦炎说。
谭敦炎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现象,并意识到短命植物对沙漠生态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通过研究发现它们的机理,找到其生长的规律性,沙漠治理将找到新突破、新路径”。
从此,库尔班通古特沙漠成了谭敦炎最常去的地方。“夏天特别热,40摄氏度的气温,地表温度超过60摄氏度,厚底旅游鞋都能被高温烫软。”学生杨亭说,“谭老师从来没有叫过苦,他教育我们,搞基础研究就是要吃得了苦才行。”
就这样,谭敦炎结缘沙漠26年。他开创了新疆荒漠植物繁殖与种子生态学以及干旱区植物入侵生态学等研究领域,赢得了国际同行认可。他带领的“新疆荒漠植物生态适应机制研究团队”,在业界名声赫赫。
“基础研究虽然是‘冷板凳’,但却是科学事业的地基。就像盖一栋大楼,如果地基不稳固,大楼就盖不高。”谭敦炎对记者说,“所以,我始终坚定一个信念,这张‘冷板凳’坐得还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随着名气一天天大起来,内地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向谭敦炎伸出了“橄榄枝”。面对优厚待遇,谭敦炎不为所动,全部婉言谢绝。“我来新疆,就是想为新疆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辈子我都不会离开。”谭敦炎说,“因为我不是为了名和利在工作,我会为基础研究奋斗一生。”
生活中,谭敦炎性子直爽,科研上,他的脾气有点“怪”。这个“怪”,就体现在不服输、不言败。
“搞基础研究,坐不了‘冷板凳’,耐不住寂寞,抵抗不住名利诱惑,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也很难出成果。”谭敦炎说,“虽然是‘冷板凳’,但我要把它坐‘热’。”
列出谭敦炎主持的项目、发表的学术论文,长长的目录足足占满8页纸。近年来,谭敦炎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及“863计划”等国家与省部级科研课题18项,其主持的国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和重点项目,实现了新疆农大在这些领域“零”的突破。
谭敦炎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主题报告,扩大了我国在国际相关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他建立了我国规模最大的雪莲人工种植示范基地和国内唯一的野生葱属植物和郁金香花卉种质资源圃,其成果多次获奖;26年来,在对荒漠植物繁殖生态学的研究中,他对短命植物的繁殖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短命植物在防沙固沙等方面的生态功能;他还建立了新疆动植物标本资源信息化平台和种植资源圃。
基础研究成果转化远比应用研究来得慢,在评奖和职称晋升方面,谭敦炎吃了不少“亏”。尽管如此,他从未抱怨过,26年的坚持,终于把“冷板凳”坐“热”了。
紧抓基础研究不放的谭敦炎收获满满。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荒漠植物生殖生态学及雪莲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在新疆珍稀植物人工繁育中取得突破,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本报记者 蒋夫尔)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